中学生厌学、浮躁、悲观、沉溺游戏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方法(厌学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中学生在学习中对于知识应做到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否则就会不得其法,产生诸多问题。

知识的本质是人对于自身和世界的认识,其目的是确定人的价值和满足人的需求,从而体验符合道德标准的幸福。

中学阶段的学习也应该注重这一本质,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学生不懈地学习知识的原动力。

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一定有一个心灵的历程,如果我们过多地关注知识和学习的功利性,经常地就知识论知识就考试论考试,就会无形中淡化知识的伦理价值,学生在学习中就逐渐地后继乏力,表现出以下一些问题:

一、厌学情绪。

好奇心是人类探索不竭的动力,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天然的困惑、疑问、苦闷激发了人的研究和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就是前人这种研究的积累,我们学习这些知识是为了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去研究和学习,但是,我们仍然不可避免地而且必须要象前人一样面对那些曾经的问题,并通过学习来了解他们的回答,然后去继续,去怀疑,去开拓,这就是科学的历程。

如果学生是较为单一地为高考而学习,为考试而学习,为分数而学习,知识就失去了最鲜活的生命力,这样的学习隔绝了知识真正的来源,失去感性的基础,失去发现奥秘的乐趣,会逐渐沦为枯燥机械的劳作,学生的厌学情绪就会表现出来,因为这种学习其实也是一种扼杀天性和创造力的行为。

二、兴趣转移。

不正确的学习方式对于天性的阻滞使学生在厌恶学习的同时把兴趣转向其它方向,或者说,这是天性的另一种表达途径。

当学生逃避课堂沉迷网络时,我们很少去想为什么课堂的魅力会远逊于网络对学生的吸引力,而是简单片面地把原因归结于环境影响和学生较差的自制力。如果只是围追堵截,治标不治本,这个问题是不大可能得到较好解决的。

三、悲观失望。

知识的学习必须与人格的成长统一,片面的学习,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由于缺乏胸怀气度、理想志趣,也就缺乏对知识的容受能力和驾驭能力;学习意境不高,学习就不能够深入辨析和细致微妙,学习效果一定会较差。

这样学生就会悲观失望,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埋怨自己天资不足,这不仅使学生远离学习,而且由于 影响到学生的自我评价,会引起生活态度的消沉。

四、心烦意乱。

人文精神的欠缺直接影响学生在生活中解决问题和矛盾的能力,挑战困难的勇气不足、人际关系不协调、积久的矛盾冲突会使学生缺少稳定的心态;由于缺乏宽容、谅解等某些人格因素,学生在一些本来很容易处理的事情上常常反应过激甚至会有严重不当的行为。

这种心浮气躁、冲动易怒的状态是极不利于学习的。

五、理想扭曲。

学习的功利性必然同时体现为人生观的唯利特点,而某些利益的获得,并不唯一地需要依靠学习,再加上学习的困难,就特别可能导致学业半途而废。那种持之以恒的学习由于这种功利性就反而是越来越不可能的。

强化学校纪律管理应该是一种短期辅助的办法,只有追溯学生的心理本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做到有的放矢,不隔靴搔痒,既要分析学生的问题,更要找出在施教者这里存在的缺点,才能真正帮助学生从脆弱、自卑、盲目、困惑、迷失中走出来,解脱精神重负,成为健康、自信、乐观的青年。

从这个角度出发,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一、改变教学方式。

重视学习的心理过程,尊重认识的规律,注重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把学生的视野由书本转移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转移到宏大的社会中去,转移到动人的生活中去,感受,思考,而且不是为了掌握书本而这样做,是因为做为一个人而这样做。

这样学生就会掌握生动鲜活的学问,原汁原味的知识,生动活泼的道理,学习就是一个感动的过程,就是一种优美的体验,就是一种人性的表达,这样的课堂是富有诗情画意的,会吸引和满足天性的好奇,是其乐无穷的。

要摒弃那种枯燥的说教和呆板的课堂,让学生不只是看见书本,更要看到书本所表达的事物本身,因为事物本身的吸引力要比书本大的多。

二、调整思维角度。

引导学生从群体的视角看问题,弥补学生过多地从个体的视角看问题所产生的偏差。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以家庭、班级、学校、社会等各种集体性意识来看群体中的个体,感受性地理解权利、义务、个性价值的社会标准,帮助学生走出极端个性化的桎梏。

三、尊重个体诉求。

合理的自我表达与个体价值的张扬,不仅是个体生命的诉求,更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要弘扬学生的闪光点,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肯定、鼓励和表彰,保证学生体验个体价值和符合公共道德标准的崇高的幸福感,这种心理体验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极可宝贵的一部分。

四、注意细节培养。

学习与生活一体化,要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去,通过生活化的方式达成一些课堂目标。某些生活习惯的培养,某种爱心的具体表达,多做一些表面上与书本完全无关的事情,其实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习中去。

五、增加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不仅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抽象枯燥问题,而且锻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多地体验成就感,避免单一地以书本学习来评价学生和学生自我评价。

六、反思何为学习。

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应当引导学生把学习作为一个思考的对象,不断提高学习水平。学习是在主观的学习者与客观的学习对象之间发生的,往往有一些主观的因素在制约学习者,如果学习者不能够经常地改变和提高自己,学习就会一直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而有些新的学习对象,恰好需要学习者先对自己进行全新的调整,如果不能完成这个前提,就不可能学好新的东西。

七、积极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提高学习水平最重要的事情是改变学习动机,这是一个艰难但是唯其艰难所以重要的工作。因为它涉及到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涉及到一个人作为人的根本追求。在这个问题上,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率先垂范,逐步培养学生的积极利他观念,逐步培养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生学会从他人的幸福当中去确立和见证自己的幸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以人文精神去掌握科学知识,以人格去统率学习,学习才能成为一种快乐。

对于一些问题的分析,往往需要透过表象,看到问题背后广泛而隐蔽的原因。中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就是这样,表象地说,是学生对于知识的冷漠和拒绝;深入地说,是教师教学引导不得法;宏观地说,是在一定的时期整个社会对知识的曲解,是知识价值的片面功利化,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知识的人文性。

这种病症,不仅表现于教育,也表现于其它领域。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创新,同时也需要其它部门的工作者共同努力。

学之道——善学者,事半而功倍,又从而悦之;不善学者,事倍而功半,又从而厌之。

-----------------------------------------------------

我们专注推广“最强大脑”记忆法、思维导图等高效、快捷的学习方法,了解更多:

请加QQ/微信:374067179,微信公众平台:gaoxiao3210

小编寄言
本文如果有侵权之处,欢迎联系站内小编,邮箱:dhfjy2023@163.com
作者头像
会飞的肥猫创始人

大黄蜂教育,家庭教育问题解决专家。

上一篇:把孩子送进学校的那一刻,高中生的家长们该开心还是舍不得呢?(父母第一次送孩子去学校的心情)
下一篇:初三孩子叛逆厌学怎么办?家长请来看!(叛逆期厌学怎么办)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