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的成绩相对还不那么重要,初中开始成为分水岭。能否考上一个比较好的高中,基本决定了是否能够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中学阶段作为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学习阶段,值得研究探讨。
严格来说,每个中学班级都会有相对的差生,而差生往往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于厌学。厌学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是成绩差可能是主要原因。
从小学进入初中,科目发生变化,小学的学习习惯已经养成,此时学生个体的差异开始显现。部分人因为基础差或者学习不得要领慢慢跟不上课,成绩逐渐成为垫底。成绩的变化导致心态的变化,将自己视为差生。而教师对于差生往往放任不管或者打击居多,鼓励很少,随着时间发展差生翻身的难度不断加大。
当自己的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时,首先要跟孩子认真的沟通,了解学习状况,查找原因。看看是因为成绩差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呢?还是因为某位老师的打击导致学习兴趣的减少。
对于这种情况,家长还是要以鼓励为主,帮助孩子解开心结。不要用言语打击孩子,给孩子更多的关爱,有了进步及时表扬。
当然了,这些不一定管用,那么有时间多带着孩子体验生活,让他看看路边的乞丐,告诉他,这个人当年不认真学习有了今天的结果。
带着他去看看建筑工人的工作场景和住宿条件,告诉他不认真学习以后只能选择这样的工作。
带着他去种两天地,大太阳下面晒两天,告诉他如果不想到工地,将来这也是一种选择。
然后再带着他到几所优秀的大学看看,看看大学里面的环境。当然了,男孩最好还是带着去美女多的学校看看,也能增加动力不是。告诉他,大学里可以随便玩游戏,可以谈女朋友,可以逃课,每个月都有千八百元的零花钱可以自由支配。
现在的孩子,不需要骗他去制定一个虚无飘渺伟大的学习目标。现实一点,学习好将来可能有更好的工作,挣更多的钱,享受更好的生活。能让孩子明白这一点就足够了。
现在的孩子普遍早熟,初中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如果不是智力稍差,只要能改变学习态度,都还可以改变。
至于提高学习成绩,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而这些年来,高考状元很多都会发声,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们在这里只探讨对大部分都有用的学习方法。
首先把所有的课本都找出来,每一本都从头到尾仔细看三遍。课本都不是很厚,正常的速度两三天足够看完一本,第一次会慢一些,把所有知识点好好过一遍。看看自己哪一部分不熟练,把相应的页数夹上一个纸条,今后对这部分重点练习。而第二遍就会快上很多,重点看之前夹纸条的部分。到了第三遍,可能只需要两三个小时就能过一遍了。这样的复习,可以多次反复进行,每个假期如果能充分利用,都是一次脱胎换骨一鸣惊人的机会。
其次是建立错题本,可以每个科目都准备一个笔记本。平时做错的题,每次出错都记到错题本。再用草稿纸错一出三,多练几遍。每道错题都标记上错误的时间,注明错误原因。如果是知识点掌握的不好,要拿着课本重点复习相应的知识点。
最后,成绩是多个科目组成的。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所以多花些时间去提升最差的科目,是短时间提升成绩的不二选择。语文平时多读多写,不仅仅课本,还有范文,文言文,历届优秀作文等等,每天写篇简短的日记或者短文,五至十分钟即可。数学如果读精了课本,多加练习,汇总错题,必然突飞猛进。物理化学等科目也是如此。至于英语,除熟读背诵课本外,单词每天记上几个,每天读上十几分钟。多听听录音,多看看阅读理解,成绩也不会太差。
中学生在这个阶段,要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一味的沉溺于题海。学会思考比一味的蛮干更重要,掌握方法,方能一通百通。
换个角度来说,就把课本当作一本小说,读一本200来页的小说需要几个小时?那么,反复的读课本吧,这是提升成绩的基础。